Amaranthus palmeri

物种编号
ARS-5
类别
被子植物
中文名
长芒苋
别名
绿苋
野苋
学名
Amaranthus palmeri
中文科名
苋科
中文属名
苋属
生存状态
入侵
生存时间
一年生
生活型
草本
原产国家或地区
美国西南部
引入省份
  • 北京
  • 天津
  • 山东
  • 江苏
  • 河北
  • 辽宁
形态特征
植株高0.8〜2m。茎直立,粗壮,有纵棱,无毛或上部散生短柔毛,有分枝。叶无毛;叶片卵形至菱状卵形,茎上部叶片则常为披针形,长 (3〜)5〜8cm,宽(1.5〜)2〜5cm,先端钝、急尖或微凹,常具小突尖,基部楔形,边 缘全缘;花单性,雌雄异株;穗状花序生茎及分枝顶端,顶端常下垂,长7〜30cm, 宽1〜1.2cm,生于叶腋者较为短,呈短圆柱状至头状;苞片钻状披针形,长4〜6cm, 先端芒刺状。雄花花被片5,极不等长,长圆形,先端急尖,最外面花被片长约5mm, 其余花被片长3.5〜4mm;雄蕊5枚,短于内轮花被片。雌花花被片5,极不等长,最外面一片倒披针形,长3〜4mm,先端急尖,其余花被片匙形,长2〜2.5mm,先端截形至微凹,上部边缘啮蚀状;花柱2或3。果近球形,长1.5〜2mm,包藏于宿存花被片内,果皮膜质,上部微皱,周裂。种子近圆形,长1〜1.2mm,深红褐色,有光 泽。花果期6〜11月。
入侵方式和传播途径
无意引入
入侵等级
1
入侵危害
该种适应性强,常生于河岸低地、旷野、村落边及耕地中,产种量很大,竞争力强,易形成优势群落,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作为一种旱地杂草,植株高大,与农作物争夺水、肥、光照和生存空间,危害农田和果园,也可侵入湿地。植株富集亚硝酸盐,牲畜过量采食后会引起中毒。雌株成熟果序上的宿存苞片和花被片具硬刺,可扎伤皮肤。
控制方法
在结果前进行人工拔除,或幼苗期至生长期进行化学防除。加强检疫, 防止其种子夹杂在农作物种子中播种到农田里。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信息

命名人
S.Watson
规范学名参考来源
Proc. Amer. Acad. Arts 12: 274 (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