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hagneticola trilobata

类别
被子植物
中文名
南美蟛蜞菊
别名
穿地龙
地锦花
美洲蟛蜞菊
三裂蟛蜞菊
三裂叶蟛蜞菊
学名
Sphagneticola trilobata (Linnaeus) Pruski
中文科名
菊科
中文属名
蟛蜞菊属
原产国家或地区
墨西哥和热带美洲
云南分布
景洪、普洱。
引入省份
  • 云南
  • 台湾
  • 四川
  • 广东
  • 广西
  • 江西
  • 浙江
  • 海南
  • 澳门
  • 福建
  • 辽宁
  • 香港
参考文献
[1]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陶川.云南普洱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调查[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6):1-5.
[3]管志斌,邓文华,黄志玲,等.西双版纳外来入侵植物初步调查[J].热带农业科技,2006,29(4):35~38.
[4]吴彦琼,胡玉佳,廖富林.从引进到潜在入侵的植物——南美蟛蜞菊[J].广西植物,2005,25(5):413-418.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矮小,匍匐状,被短而压紧的毛。叶对生,矩圆状披针形,先端短尖或钝,基部狭而近无柄,边近全缘或有锯齿,主脉3条。头状花序,具长柄,腋生或顶生,花序直径约1.8cm;总苞片2列,披针形或矩圆形,内列较小;花托扁平;边缘舌状花1列,雌性,黄色,约10~12朵;中央管状花,两性,先端5裂齿。花期全年。
入侵等级
2级
入侵危害
南美蟛蜞菊扩散能力旺盛,其常过度生长成茂密地被,排挤并阻止其他植物的再生破坏所处生态系统的平衡。通常南美蟛蜞菊凭借其快速生长能力,在公路沿线、农田、牧场、荒废地等人类干扰后的开阔地带,往往表现出过度覆盖当地植被。南美蟛蜞菊对当地植被,特别是草本层占有绝对优势的支配地位,一旦在当地定殖,南美蟛蜞菊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与更新。
控制方法
控制栽培区域;大面积防除可用除草剂喷洒,效果较好;控制地上部分的同时应及时拔除残留的地下茎。南美蟛蜞菊在园林绿化中应用极为广泛,常作地被植物,装点墙隅、丰富植物景观,做护坡植物,是优良观花地被植物和护坡植物。利用南美蟛蜞菊在陡壁、河滩,弃耕地、矿山、垃圾场等进行植被恢复方面,具有较好的功效。由于其群落的匍匐密集,根系及许多不定根错综复杂,构成一张固结土壤的网络,在水土保持上的生态效益显著。南美蟛蜞菊对城市垃圾渗滤液也有一定的耐性,对渗滤液污染的土壤具有较好的净化修复能力,可以作为垃圾填埋处理场植被重建材料。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信息

规范学名参考来源
Mem. New York Bot. Gard. 78: 114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