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sa pudica

类别
被子植物
中文名
含羞草
别名
知羞草
呼喝草
怕丑草
爱困草
感应草
学名
Mimosa pudica Linnaeus
中文科名
豆科
中文属名
含羞草属
原产国家或地区
热带美洲
云南分布
西双版纳、红河、怒江、德宏、文山。
引入省份
  • 上海
  • 云南
  • 内蒙古
  • 北京
  • 台湾
  • 四川
  • 天津
  • 安徽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新疆
  • 江苏
  • 江西
  • 河南
  • 浙江
  • 海南
  • 湖北
  • 湖南
  • 澳门
  • 福建
  • 贵州
  • 辽宁
  • 重庆
  • 陕西
  • 香港
  • 黑龙江
参考文献
[1]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丁莉,杜凡,张大才.云南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4):98~103.
[3]管志斌,邓文华,黄志玲,等.西双版纳外来入侵植物初步调查[J].热带农业科技,2006,29(4):35~38.
[4]徐成东,董晓东,陆树刚.红河流域的外来入侵物种[J].生态学杂志,2006,25(2):194-200.
[5]徐成东,陆树刚.云南的外来入侵植物[J].广西植物,2006,26(3):227~234.
[6]胡发广,段春芳,刘光华.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区农田外来入侵杂草的调查[J].杂草科学,2007,(4):20~23.
[7]李乡旺,胡志浩,胡晓立,等.云南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7,27(6):5~10.
[8]赵见明.瑞丽主要外来入侵植物[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1):20-14.
[9]范志伟,沈奕德,刘丽珍.海南外来入侵杂草名录[J].热带作物学报,2008,29(6):781-792.
[10]刘峰,陶国达,王东升.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6):112~114.
[12]杨焓妤.文山州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现状及防控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2010,(S1):237~241.
[13]杨忠兴,陶晶,郑进烜.云南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特征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4,43(1):54-61.
[14]陶永祥,赵建伟,王兰新,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现状调查[J],山东林业科技,2017,47(1):58~61.
[15]张国良,付卫东,刘坤.农业重大外来入侵生物[M],科学出版社,2008.
[16]何艳萍,王自强,钱石生,等.红河州林地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防控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3):39~43.
[17]马柱芳,谷芸.云南省德宏州外来入侵生物调查与防控对策初探[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28(1):68~70.
[18]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等.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特点[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554~561.
[19]万方浩,刘全儒,谢明.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0]李振宇,解焱.中国外来入侵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1]徐海根,强胜.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2]徐海根,强胜.中国外来入侵生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3]解焱.生物入侵与中国生态安全[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形态特征
披散、亚灌木状草本,高可达1m。茎圆柱状,具分枝,有散生、下弯的钩刺及倒生刺毛。托叶披针形,长5~10mm,有刚毛;羽片和小叶触之即闭合而下垂;羽片通常2对,指状排列于总叶柄之顶端,长3~8cm;小叶10~20对,线状长圆形,长8~13mm,宽1.5~2.5mm,先端急尖,边缘具刚毛。头状花序圆球形,直径约1cm,具长总花梗,单生或2~3个生于叶腋;花小,淡红色,多数;苞片线形;花萼极小;花冠钟状,裂片4,外面被短柔毛;雄蕊4枚,伸出于花冠之外;子房有短柄,无毛;胚珠3~4颗,花柱丝状,柱头小。荚果长圆形,长1~2cm,宽约5mm,扁平,稍弯曲,荚缘波状,具刺毛,成熟时英节脱落,荚缘宿存。种子卵形,长3.5mm。花期3~10月,果期5~11月。
入侵等级
2级
入侵危害
适应能力较强,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危及本地动植物的生存。
控制方法
加强管理,将其扩散范围控制在一定区域内。多作观赏植物养植、可入药,全草性甘、涩、凉,宁心安神,清热解毒,用于吐泻,失眠,小儿疳积,目赤肿痛,深部脓肿,带状疱疹;根涩、微苦,有毒,止咳化痰,利湿通络,和胃,消积,用于咳嗽痰喘,风湿关节痛,小儿消化不良。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信息

规范学名参考来源
Sp. Pl. 1: 518 (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