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cago sativa

类别
被子植物
中文名
紫苜蓿
别名
苜蓿
蓿草
紫花苜蓿
学名
Medicago sativa Linnaeus
中文科名
豆科
中文属名
苜蓿属
原产国家或地区
西亚
云南分布
迪庆州。
引入省份
  • 上海
  • 云南
  • 内蒙古
  • 北京
  • 台湾
  • 吉林
  • 四川
  • 天津
  • 宁夏
  • 安徽
  • 山东
  • 山西
  • 广西
  • 新疆
  • 江苏
  • 江西
  • 河北
  • 河南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澳门
  • 甘肃
  • 福建
  • 西藏
  • 贵州
  • 辽宁
  • 重庆
  • 陕西
  • 青海
  • 香港
  • 黑龙江
参考文献
[1]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丁莉,杜凡,张大才.云南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4):98-103.
[3]杨忠兴,陶晶,郑进烜.云南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特征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4,43(1):54~61.
[4]车晋滇.中国外来杂草原色图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等.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特点[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554~561.
[6]徐海根,强胜.中国外来入侵生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7]杨姝,贾乐,毕玉芬,等.7种紫花苜蓿对云南某铅锌矿区土壤镉铅的累积特征及品种差异[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35(3):222~228.
[8]张春梅,王成章,胡喜峰,等.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05,(1):15~17.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粗壮,深入土层,根茎发达。茎直立、丛生以至平卧,四棱形,无毛或微被柔毛。叶柄比小叶短;托叶大,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全缘或具1~2齿裂,脉纹清晰;羽状三出复叶;小叶长卵形、倒长卵形至线状卵形,等大,或顶生小叶稍大,长10~25mm,宽3~10mm,纸质,先端钝圆,具由中脉伸出的长齿尖,基部狭窄,楔形,边缘三分之一以上具锯齿,上面无毛,深绿色,下面被贴伏柔毛,侧脉8~10对,与中脉成锐角,在近叶边处略有分叉;顶生小叶柄比侧生小叶柄略长。花序总状或头状,长1~2.5cm,具花5~30朵;总花梗挺直,比叶长;苞片线状锥形,比花梗长或等长;花长6~12mm;花梗短,长约2mm;萼钟形,长3~5mm,萼齿线状锥形,比萼筒长,被贴伏柔毛;花冠各色;淡黄、深蓝至暗紫色,花瓣均具长瓣柄,旗瓣长圆形,先端微凹,明显较翼瓣和龙骨瓣长,翼瓣较龙骨瓣稍长;子房线形,具柔毛,花柱短阔,上端细尖,柱头点状,胚珠多数。荚果螺旋状紧卷2~4圈,中央无孔或近无孔,径5~9mm,被柔毛或渐脱落,脉纹细,不清晰,熟时棕色。有种子10~20粒,卵形,长1~2.5mm;平滑,黄色或棕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
入侵等级
4级
入侵危害
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影响本地动植物的生存。
控制方法
加强管理,将其扩散范围控制在一定区域内。紫苜蓿是一种优良的牧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质,在畜牧业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牧草之王”的美誉,而且其生长较快,对土壤、水肥及气候条件要求不高。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信息

规范学名参考来源
Sp. Pl. 2: 778 (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