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lanthus amarus

类别
被子植物
中文名
苦味叶下珠
别名
美洲珠子草
学名
Phyllanthus amarus Schumacher &Thonning
中文科名
大戟科
中文属名
叶下珠属
原产国家或地区
热带美洲
云南分布
泸水、昌宁、勐海、元江、红河、绿春、金平、富宁。
引入省份
  • 上海
  • 云南
  • 台湾
  • 广东
  • 广西
  • 江西
  • 海南
  • 福建
参考文献
[1]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调研报告(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等.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特点[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554~561.
[4]严靖,闫小玲,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彩色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5]徐海根,强胜.中国外来入侵生物(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形态特征
陆生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具气味,味苦,株高达1.2m,主根不发达。茎直立,茎带紫红色,有纵棱。叶互生,作覆瓦状排列,形成两行,似羽状复叶,叶片矩圆形,长2~3cm,全绿,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几无叶柄。夏秋沿茎叶下面开白色小花,无花柄。花后结扁圆形小果,形如小珠,排列于假复叶下面。种子三棱形,种皮薄,成熟时浅黄色,无种阜,有胚乳。花果期7~10月。
入侵等级
3级
入侵危害
自然传入,一般性杂草,危害旱地、草坪。
控制方法
草甘膦、草丁膦及氯氟吡氧乙酸可化学防除。全草可药用。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信息

规范学名参考来源
Kongl. Danske Vidensk. Selsk. Skr., Naturvidensk. Math. Afd. 4: 195 (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