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 Tozzetti, 1886)

数据源序号
IAP-325
中文纲名
昆虫纲
中文目名
半翅目
中文科名
盾蚧科
中文属名
桑盾蚧属
中文名
桑白盾蛤
拉丁名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 Tozzetti, 1886)
入侵等级
3级
云南省分布
滇中、滇南。
国内分布
福建、甘肃、广西、贵州、河北、江苏、宁夏、陕西、云南、浙江。
原产地
不详
形态特征
雌成虫卵圆形,长约1mm,橙黄或橘红色。臀板较尖,臀叶3对。臀棘发达,刺状。管状腺具2圈硬化环。背腺较大,排列成4列。缘腺7对。介壳灰白或白色,皮壳稍有橘红色,位于介壳中部。雄成虫体长0.65~0.7mm。橙色至橘红色,体略呈长纺锤形;眼黑色,触角10节、念珠状。胸部发达,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腹部长,末端尖削,端部具一刺状交配器。卵椭圆形,从2龄开始雌雄分化,具介壳。雌若虫介壳近圆形,雄若虫介壳长形,色泽相似。
入侵危害
植食性,是多种果树和园林植物的害虫,主要为害桑树,还为害桃、李、杏、梨、苹果、梅、樱桃、柿、核桃、无花果、枇杷、椰子、芒果、辣椒、茄子、茶、梧桐、泡桐、桂、樟、白杨、皂荚、丁香、枫、槭、槐、天竺葵、番石榴。寄生于植物枝条上,介壳互相重叠,紧密连在一起,呈一片白色,严重时可导致植物死亡。
控制方法
①阻断苗木运转、移植扩散该虫途径,防范修剪等近距离传播;精细管理田园和林地,创造不利于桑白盾蚧发生的环境;②加强预测预报,掌握蚧虫种群及其天敌数量的变化动态,适时开展防治,涂干化学防治越冬后雌成虫,此时蚧虫尚未产卵,防治成虫可有效抑制下代虫口数量;喷雾化学防治初孵若虫,第一代若虫孵化盛期是防治该虫最有利的时机。③桑白盾蚧虫体外分泌一层较厚的蜡质,药液不易黏着和渗入,运用捕食性天敌日本方头甲、黑缘红瓢虫、草蛉等,寄生性天敌桑盾蚧扑虱蚜小蜂、金蚜小蜂、榆蛎蚧跳小蜂等,均对该虫防治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朱迎雁,李隽,董文汉.桑白盾蚧生活习性观察及其防治初探[J].云南农业,2013,6:40-42.
[2]赖总辉.罗溪桃树桑白盾蚧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园艺文摘,2010,11:183.
[3]车红艳,张见席.岷县国槐桑白盾蚧危害调查[J].甘肃林业科技,2018,43(02):20-23.
[4]雷艳梅.桂南桃树桑白盾蚧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2005,31(2):92-93.
[5]刘定明,周泉,左丞,等.贵阳市观山湖区园林植物蚧总科害虫种类调查及综合防治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7,37(5):56-60.
[6]缴丽莉,李学营,蔡海燕,等.石家庄市园林植物蚧壳虫种类调查初报[J].河北农业科学,2015,19(2):56-58.
[7]潘孟祥,郭世俭,李学骝,等.江浙沪桑白盾蚧十种寄生蜂的识别[J].植物保护,1990,16(4):47-48.
[8]霍汝政,曾健,王建义,等.桑白盾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天敌防治研究[J].宁夏农业科技,2011,52(07):36.
[9]屈邦选,王继红,王立军,等.桑白盾蚧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9(3):34-39.
规范学名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