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chus rufimanus ( Boheman, 1833 )

数据源序号
IAP-325
中文纲名
昆虫纲
中文目名
鞘翅目
中文科名
豆象科
中文属名
豆象属
中文名
蚕豆象
拉丁名
Bruchus rufimanus ( Boheman, 1833 )
入侵等级
2级
云南省分布
全省广泛分布。
国内分布
国内广泛分布。
原产地
欧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mm,宽2.6~2.8mm,椭圆形,体黑色,被黄褐色与灰白色毛,头顶隆起,触角锯齿状,复眼马蹄形,前胸背板横宽,被褐色与灰白色毛,形成明显小毛斑,近翅缝向外缘有灰白色毛点形成弧形的横带。后足腿节腹面的端前齿钝,腹部每节两侧各有一个灰白色毛斑。臀板不横宽,端部无黑斑或黑斑不明显。腹部末节背面露出在鞘翅外面,密生灰白色细毛。老熟幼虫体长5.5~6mm,乳白色,腹部弯曲,胸足退化。
入侵危害
幼虫蛀食蚕豆豆粒,造成豆粒内空,引起霉菌侵入变质,食味变苦,失去食用价值。
控制方法
①在蚕豆开花结荚期,喷施50%马拉硫磷或50%敌敌畏乳油,每亩用50g兑水50kg进行喷洒,杀死飞到蚕豆嫩荚上产卵的成虫。②蚕豆收获后及时带壳晒种,使其含水量降到12%以下再储藏。③入库前清扫仓库,消灭隐匿在仓库的成虫,对新入库的蚕豆种子用氯化苦突击熏蒸,杀死在蚕豆收获时带入的幼虫和虫蛹,用氯化苦50~60g放入豆堆中密闭5~10天。
参考文献
[1]陈新,魏春艳,任炳忠,丁旭.豆象属昆虫检疫重要性概述[J].植物检疫,2013,27(01):63-6.
[2]浙江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第二版(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72-73.
[3]张德玉.蚕豆象的发生及防治[J].云南农业,2003(02):13.
[4]沈兆鹏.重要储粮甲虫的识别与防治Ⅲ.黄斑露尾甲脊胸露尾甲绿豆象蚕豆象豌豆象[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1998(04):44-47.
规范学名
Bruchus rufima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