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ochelys temminckii

数据源序号
IAP-325
中文纲名
爬行纲
中文目名
龟鳖目
中文科名
鳄龟科
中文属名
鳄龟属
中文名
大鳄龟
别名
真鳄龟
凸背鳄龟
拉丁名
Macrochelys temminckii
入侵等级
3级
云南省分布
昆明、昭通、曲靖、玉溪、楚雄、临沧、普洱、红河、大理。
国内分布
福建、江西、云南、浙江、江苏。
原产地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形态特征
大鳄龟外形奇特,嘴巴前端的上下颌呈钩状,似老鹰嘴一般,锋利无比。大鳄龟体型大,背甲长达约80cm,体重可达90kg。背甲盾片呈棕褐色,13块盾片呈纵横3行排列,背甲的边缘有许多像锯齿状的突起,眼睛小,头和颈上有许多肉突。舌上长有一个鲜红色且分叉的蠕虫状的肉突,通过中间的圆形肌肉与舌头相连,两端能够自由伸缩活动。尾巴长,十分坚硬,与其他龟不同的是其头和四肢不能缩入壳内。
入侵危害
大鳄龟为肉食性龟类,捕食能力强,食量大,在与本地龟争夺食物和栖息场所方面占显著优势,甚至捕食当地各种动物,包括小型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鸟类和无脊椎动物等,具有较大的入侵风险,可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控制方法
放生和兜售是大鳄龟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科普教育,增强外来物种防控意识,加强大鳄龟的进口与养殖管理,防止养殖逃逸,同时要引导和说服群众不随意放生龟类,以免造成非本地物种的扩散和入侵。云南亚热带和温带都可能是大鳄龟的适宜生存地,虽然目前尚无发现该物种在云南野外形成自然生长及繁殖居群的报道,但野外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也潜在形成野外居群的可能性。大鳄龟集食用、观赏、药用于一身,是出肉率最高、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龟。在原产地大鳄龟由于过度捕捉和贩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该物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等级。近年来,随着龟类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大鳄龟从国外进口繁育,现已逐渐成为我国人工养殖的主要龟类品种之一,因此对其潜在的入侵威胁须足够地重视,并宜采取一行相应措施,防止其真正形成入侵危害。
参考文献
[1]郭文华.珍稀爬行动物——大鳄龟[J].野生动物,2000,2000(4):21.
[2]韩飞.江苏省养殖大鳄龟有望繁殖成功[J].水产养殖,2010,31(8):22.
[3]闵金金,张加勇,郑荣泉,等.跨种扩增筛选大鳄龟微卫星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动物性杂志,2013,48(6):926-932.
[4]陈林.鳞头大鳄龟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J].农技服务,2009,26(2):120-121.
[5]叶泰荣,李家乐,李应森.鳄龟的营养成分分析[J].现代渔业信息,2007,22(6):6-9.
规范学名
Macrochelys temminck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