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被子植物
中文名
刺苋
别名
刺苋菜
勒苋菜
学名
Amaranthus spinosus Linnaeus
中文科名
苋科
中文属名
苋属
原产国家或地区
热带美洲
云南分布
泸水、云龙、南涧、保山、龙陵、施甸、瑞丽、芒市、镇康、耿马、沧源、永德、楚雄、景东、普洱、景洪、勐海、勐腊、玉溪、华宁、元阳、金平、马关、富宁。
引入省份
- 上海
- 云南
- 北京
- 台湾
- 吉林
- 四川
- 安徽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新疆
- 江苏
- 江西
- 河北
- 河南
- 浙江
- 海南
- 湖北
- 湖南
- 澳门
- 甘肃
- 福建
- 西藏
- 贵州
- 辽宁
- 重庆
- 陕西
- 香港
- 黑龙江
参考文献
[1]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调研报告(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丁莉,杜凡,张大才.云南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4):98-103.
[4]管志斌,邓文华,黄志玲,等.西双版纳外来入侵植物初步调查[J].热带农业科技,2006,29(4):35-38.
[5]徐成东,董晓东,陆树刚.红河流域的外来入侵物种[J].生态学杂志,2006,25(2):194-200.
[6]徐成东,陆树刚.云南的外来入侵植物[J].广西植物,2006,26(3):227-234.
[7]胡发广,段春芳,刘光华.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区农田外来入侵杂草的调查[J].杂草科学,2007,(4):20~23.
[8]李乡旺,胡志浩,胡晓立,等.云南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6):5-10.
[9]赵见明.瑞丽主要外来入侵植物[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1):20~14.
[10]刘峰,陶国达,王东升.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6):112~114.
[11]何艳萍,王自强,钱石生,等.红河州林地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防控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3):39~43.
[12]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等.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特点[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554~561.
[13]陶川.云南普洱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调查[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6):1-5.
[14]沈利峰,王韬,刘烨,等.怒江流域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5):289~293.
[15]李嵘.云南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图鉴(第1卷)[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
[16]李振宇,解焱.中国外来入侵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7]万方浩,刘全儒,谢明.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8]严靖,闫小玲,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彩色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19]徐海根,强胜.中国外来入侵生物(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调研报告(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丁莉,杜凡,张大才.云南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4):98-103.
[4]管志斌,邓文华,黄志玲,等.西双版纳外来入侵植物初步调查[J].热带农业科技,2006,29(4):35-38.
[5]徐成东,董晓东,陆树刚.红河流域的外来入侵物种[J].生态学杂志,2006,25(2):194-200.
[6]徐成东,陆树刚.云南的外来入侵植物[J].广西植物,2006,26(3):227-234.
[7]胡发广,段春芳,刘光华.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区农田外来入侵杂草的调查[J].杂草科学,2007,(4):20~23.
[8]李乡旺,胡志浩,胡晓立,等.云南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6):5-10.
[9]赵见明.瑞丽主要外来入侵植物[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1):20~14.
[10]刘峰,陶国达,王东升.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6):112~114.
[11]何艳萍,王自强,钱石生,等.红河州林地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防控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3):39~43.
[12]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等.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特点[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554~561.
[13]陶川.云南普洱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调查[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6):1-5.
[14]沈利峰,王韬,刘烨,等.怒江流域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5):289~293.
[15]李嵘.云南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图鉴(第1卷)[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
[16]李振宇,解焱.中国外来入侵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7]万方浩,刘全儒,谢明.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8]严靖,闫小玲,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彩色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19]徐海根,强胜.中国外来入侵生物(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株高达1m。茎直立有棱,多分枝,绿色或带紫色。叶互生,叶卵形,顶端圆钝,具小凸尖,叶柄基部两侧有2刺,刺长5~10mm。圆锥花序;花单性,雄花顶生,部分苞片变成尖刺,花被片绿色,顶端急尖,边缘透明,雌花簇生于叶腋。胞果长圆形,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中部以下不规则横裂。种子倒卵形或圆形,凸透镜状,黑色,有光泽。花果期7~11月。
入侵等级
1级
入侵危害
常见杂草,危害旱田作物、蔬菜地及果园,局部地区危害较严重;其刺可扎伤人的手脚。
控制方法
在结果前铲除,控制种子传播。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信息
规范学名参考来源
Sp. Pl. 2: 991(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