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跨境网淘中暗藏的生物安全风险

近日,上海口岸工作人员对入境邮包进行查验时,发现两批来自德国的入境邮包内有15只活蝾螈。这些蝾螈每只长约7厘米到8厘米,颜色鲜艳,包括火蝾螈和欧螈两个物种。火蝾螈双眼后侧和脊髓两侧都有毒腺,受到威胁会分泌出牛奶状毒液,如果进入人眼内可能会导致失明。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此类活动物是严令禁止入境的,因为它们可能携带病原体或造成外来生物入侵。

尽管如此,随着近几年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一些法律所明令禁止入境的动植物产品正试图通过跨境邮寄等途径非法进入我国。以上海邮运口岸为例,2015年共截获活动物35批次,有蛇、蜈蚣、蜘蛛等;2016年共截获活动物47批次,1400多只活动物,包括蜈蚣、蜥蜴、蛇等多种类别。

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的国门生物安全意识不强,对外来物种的危害认识不足。据中科院统计,我国外来有害生物累计超过500种,近年来平均每年增加1至2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葫芦、红火蚁、松材线虫、福寿螺等外来有害生物,严重破坏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每年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口岸进境邮寄业务快速增长,仅2016年,上海口岸进境邮件就达到1182万件,同比增长8.1%,而这些消费者购买的动植物产品多采用私人自用物品方式邮寄入境,数量大、批次多,加上蓄意瞒报,导致监管难度巨大。2015年,口岸检疫人员曾在一个申报为“饼干”的邮包中检出了7条红尾蚺,还曾在一个邮包里一次性查获66只蝎子。

这些来自国外的活体生物有许多在我国没有天敌,一旦传入国内,将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为此,建议:

1、加强国门生物安全宣传教育。口岸检疫相关部门要联合农业、林业等部门,依托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外来物种的危害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定期入校园、入社区举办宣讲宣教活动,增强公众保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意识,自觉抵制非法邮寄动植物产品的行为。

2、进一步改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应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的新型查验模式,按照法律法规、使用性质和风险程度,对跨境邮寄物全面实施分类管理,进一步提高查验效率,严守国门安全。

3、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旅检、邮检口岸恶意携带禁止进境物和传播动植物疫情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恶意邮寄、违法邮寄的责任人实施立案处罚。相关部门要加强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联动,建立共同抵御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执法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