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类别
被子植物
中文名
野茼蒿
别名
安南草
革命菜
山野茼
昭和草
学名
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am) S.Moore
中文科名
菊科
中文属名
野茼蒿属
原产国家或地区
非洲
云南分布
瑞丽、西双版纳、普洱、红河。
引入省份
  • 上海
  • 云南
  • 北京
  • 台湾
  • 四川
  • 安徽
  • 广东
  • 广西
  • 江苏
  • 江西
  • 河南
  • 浙江
  • 海南
  • 湖北
  • 湖南
  • 澳门
  • 甘肃
  • 福建
  • 西藏
  • 贵州
  • 辽宁
  • 重庆
  • 陕西
  • 香港
参考文献
[1]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陶川.云南普洱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调查[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6):1-5.
[3]刘峰,陶国达,王东升.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6):112~114.
[4]杨忠兴,陶晶,郑进烜.云南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特征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4,43(1):54~61.
形态特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120cm。茎有纵条棱,无毛。叶柄长2~2.5cm;叶膜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重锯齿,或有时基部羽状裂,两面无或近无毛。头状花序数个在茎端排成伞房状,直径约3cm,总苞钟状,长1~1.2cm,基部截形,有数枚不等长的线形小苞片;总苞片1层,线状披针形,等长,宽约1.5mm,具狭膜质边缘,顶端有簇状毛,小花全部管状,两性,花冠红褐色或橙红色,檐部5齿裂,花柱基部呈小球状,分枝,顶端尖,被乳头状毛。瘦果狭圆柱形,赤红色,有肋,被毛;冠毛极多数,白色,绢毛状,易脱落。花期7~12月。
入侵等级
2级
入侵危害
野茼蒿的繁殖力和生命力很强,常危害果园及蔬菜,常沿道路及河岸蔓延,还常侵入火 烧迹地或砍伐迹地,为荒地上的极常见杂草,是一大“恶性杂草”。
控制方法
结实之前拔除。野茴蒿嫩茎叶可作野菜,全株可作家畜青饲料,同样还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可以考虑综合利用。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信息

规范学名参考来源
J. Bot. 50: 211 (1912)